焦虑症、疑病和惊恐发作

广泛性焦虑没有固定或特定的对象,体验为莫名的焦虑;有特定对象的焦虑通常是担心自己会犯错、失败、生病和痛苦,担心别人会忽视、拒绝、看不起和嫌弃自己;担心生病就是疑病,比如担心自己得心脏病、癌症、抑郁症或精神分裂;惊恐障碍是急性焦虑发作,是消极思维和不良生理反应的极速恶性循环,通常来的快去的也快;特定对象的恐惧,如对视、异性、人群、广场、幽闭空间等恐惧症状,有的独立存在,有的则是其他问题的伴随症。

焦虑、疑病和惊恐发作的反应模式:担心的想法,灾难性设想或疑病性推理(广泛性焦虑是只看到了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反应,而没有意识到这背后的认知过程;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融合,即无意识的认同了自己的想法,并产生后续的心身反应);出现紧张的生理反应;依据不良的生理反应进一步灾难性设想或疑病性推理,加重了负面情绪和躯体症状;回避风险和痛苦的行为倾向引发恶性循环。灾难性设想、认知融合、回避倾向与焦虑程度成正比。

焦虑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回避和依赖倾向,和家庭教育、成长经历有关,要么是没长大,要么是遭受了长期或重大的打击造成了心智退化。动物的原始反应有战斗、逃跑或装死,而焦虑、疑病者更多是在逃跑或装死。人类装死的策略比动物更加高级,如装可爱、可怜、无能、无力、无助和让自己感觉、看起来更痛苦。无形中把自己放在了弱者的位置上,仰视和期待强者的保护和照顾。在我看来,所谓的不能、不会、不懂说到底都是不想。而痛苦是一种主观感受,痛苦的本质是拒绝,越抗拒就越痛苦,而且痛苦是可以脱敏和被适应的,称之为敏感度和耐受性

焦虑者更倾向于使用药物减轻或消除自己的焦虑反应,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逃避的手段。这并不是反对吃药,通过服用药物减轻焦虑症状,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成长空间是可行的,但如果只是为了逃避则会加重自己的心智退化。我们需要看清自己的反应模式,并重建自己的思维、行为、情绪和身体反应习惯,成长才是康复的根本之道。

焦虑、疑病和惊恐发作的心理调节:1.看清自己心身反应背后的认知过程,即自动化思维,自己是如何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并进行归因,如何评价自己、他人和事情,如何推理和设想未来;2.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想法,和自己的想法拉开距离,既不认同也不反对、既不跟随也不抗拒,就当看戏,看电视剧或看电影,再或者听故事儿(尽管感受非常真实,但本故事纯属虚构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)减少认知融合,促进认知解离;3.看清自己担心、害怕的对象是自己主观想象或依据现实基础无限放大的,自己所焦虑、逃避的是自己的想象;4.接触当下、感受真实和看清事实,尝试主动面对与承担,提升能力感、自信心和勇气,建立安全感;5.修身养性,放慢、放松和开阔自己。

再说一下特定对象的恐惧,就好比一朝被蛇咬、十年怕井绳,是过去的心理创伤和阴影导致了现在的恐惧,也可以说是和自己的恐惧或障碍对象建立了不良的条件反射。我们可以重建这一反应模式:首先是放慢、分解和看清自己的反应过程,逐步深入调整其中的想法、情绪、身体和行为反应,获得新的经验,以建立新的反应模式。

本文作者于飞,私人心理顾问,资深心理咨询师,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,QQ和微信 11570968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疑病症 » 焦虑症、疑病和惊恐发作

赞 (0)